博物館“升溫”后如何“保溫”
發布時間:2024-06-27 13:30:35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劉妮麗 | 責任編輯:蔡得軍隨著暑假臨近,各地博物館將進入“一票難求”的旺季。近年來,博物館熱度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走進博物館,在展廳中與文物對話、觸摸歷史文脈。博物館熱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博物館在現代社會中的新定位、新挑戰與新趨勢如何?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博物館“升溫”后如何“保溫”。
“受場地空間的局限,全國有活力、有資源的大博物館數量有限,部分小型博物館‘家底’較為薄弱,工作人員的數量也有限?!痹谇迦A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杜鵬飛看來,部分博物館人擠人的現狀跟資源不均衡有關。至于如何讓博物館持續高質量發展,杜鵬飛認為,博物館應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文化體驗。
游客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
“從數量上看,我國博物館還有所欠缺?!敝袊茖W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認為,博物館一票難求的局面也跟博物館的數量有關。
“學校和博物館可以聯合開發一些相關課程,把博物館打造成第二課堂?!敝袊嗣翊髮W附屬中學物理老師李永樂建議。對此,杜鵬飛說,博物館應該具有互動性,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也在主動對接清華附中、附小及幼兒園等,嘗試著為學校量身定制一些課程。“很多博物館在往這方面努力,吸引更多青少年走進博物館,享受博物館的高質量文化服務?!?/p>
隨著越來越多觀眾進入博物館,博物館的形象也在發生變化。博物館該如何樹立新形象?
“博物館要從內‘破壁’,把自己的‘圍墻’打破,真正和產學研融合起來,和學校教育融合起來?!敝袊萍拣^館長郭哲建議,博物館一方面要向公眾提供高品質的展覽,另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和研究能力,深耕融合創新,推動公平普惠,通過破壁、升維、跨界、協同等方式,融入社會發展,打造為“沒有圍墻的大學?!薄?/p>
未來的博物館會是什么樣?更趨于數字化、差異化、沉浸化、交互化的智慧博物館,將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當前,部分博物館缺乏個性、特色,未來,中國的博物館應該往差異化方向發展。”杜鵬飛說。
周忠和認為,不管技術如何進步,展示方式、展陳內容如何變化,博物館最基本的職能是不會變的。“人工智能勢必會對博物館帶來影響,但博物館過度數字化可能會違背博物館的初心。館藏是博物館的基礎,也是博物館的核心,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讓更多人認識藏品,但博物館真正的價值還是體現在藏品以及博物館對藏品的研究和認知上的。所以,博物館要擁抱技術,但沒必要恐慌和焦慮?!敝苤液驼f。
在周忠和看來,博物館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最大的特點是“博”,它不僅僅是一個展覽、教育和研究機構,更是一個社會活動場所,兼具教育和娛樂雙重屬性。
(記者 劉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