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一村一品”鋪就鄉村富民路
發布時間:2024-08-01 10:38:1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自古以來,治國安邦的基礎就是富民便民,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萬千中華人民的共同期盼。
近年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資源稟賦,通過發展大棚花卉種植、成立服裝加工廠等產業,逐漸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特色產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實現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
7月31日,“‘風光’獨好行走高原看海西”中央媒體海西行采訪團深入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解鎖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增收密碼”。
花香四溢鄉村美好“花”景變好“錢”景
走進德令哈市區西南16公里處的柯魯柯鎮金原村的花卉種植基地,一朵朵紅色、紫色、粉色的矮牽牛花朵競相綻放,村民正在將花裝筐準備銷售……
2004年,金原村由農場改制后建立。2016年以前,村里主要收入依靠種植小麥、青稞、油菜“老三樣”,收益較低,“種一年地不如外出干仨月活”,村民外出打工者居多。長久以來,金原村陷入傳統農業收益微薄、村民生活艱難的困境。
金原村村民在大棚內將鮮花裝筐
困境激發求變之心,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金原村的村干部們敏銳地捕捉到花卉種植的市場潛力,依托當地溫室大棚的資源和市內花卉市場的空缺,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花卉種植的道路。
據金原村黨支部書記盛國朝介紹,2017年,金原村村集體發展步入快車道,村“兩委”班子成員群策群力,結合金原村現有溫室大棚的優勢及市內花卉市場未飽和的實際情況,經過不斷研究及市場調研,最終確定走花卉種植的發展道路。
“我們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和‘村集體產業+農戶+基地’模式,發展花卉種植項目,打造以花卉種植為主的‘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為村集體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也讓村里的農戶直接務工受益。”盛國朝說。
金原村村民在大棚內整理花苗
如今,金原村的花卉種植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通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展,金原村花卉種植基地逐步形成了集種植、銷售、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2023年,村集體經濟凈收入達到53萬元左右。
噠噠聲中尋幸福縫紉機奏響幸福樂章
走進位于柯魯柯鎮希望村的德令哈柯農人曼彩服裝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車間,伴隨著縫紉機“噠噠”聲,只見一雙雙巧手在縫紉機上熟練地縫著布料。
劉文善在介紹希望村服裝廠相關情況
據希望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善介紹,希望村在鎮黨委、政府及聯點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一家以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制衣廠——德令哈柯農人曼彩服裝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以生產校服、各類工服、床單被套、窗簾等為主的高效、務實、穩健和創新的村集體經濟支柱產業。
“公司是依托扶持創業的好政策,2023年投入運行的,業務忙的時候能用10余人,都是本村的婦女,效益不錯。”劉文善說,看到產業多元化發展,他也想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一同撐起鄉村產業振興的“半邊天”。
候配英是希望村村民,通過前期培訓,技術越來越熟練,幸福生活節節高。“農閑時在這里上班,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在這兒不僅能夠掙到錢、學到技術,還方便照顧家,顧家掙錢兩不誤。”在與筆者閑聊之余,候配英麻利地完成了一件服裝。
候配英在工作中
據了解,目前該公司主要面向海西地區進行學生校服及工廠勞保服的制作,現階段接到學校校服訂單3000余套。但由于公司初創,目前訂單量不大。
劉文善說,希望村將以走出去的方式,多與周邊學校及工廠溝通,在訂單方面爭取實現跨越式增長,同時持續加強與相關服裝企業合作,實現技術及管理經驗同步更新,繼續加強雙方合作深度,采取企業聯盟合作運營方式,共享市場資源信息,實現企業聯盟生產產業鏈合作流暢有序,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得到進一步增加,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不論是金原村花卉種植產業,還是希望村的服裝加工業,都是德令哈市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個縮影。而德令哈特色產業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希望和奮斗的篇章。在未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德令哈將“一村一品”為方向,以特色產業為畫筆,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發展畫卷。
(文/圖 蔡得軍)